分层设计的共识:来自纽约的硬核探讨


在刚刚过去的 Consensus 大会期间,Nervos 和 Celer 联合主办的「The Future of Layer 2」活动在纽约顺利举行,Matic、Skale、Alacris、L4、Connext、Loom、Abridged 等一众明星 Layer 2 团队共同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同时,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一百多位爱好者参加,成为纽约区块链周期间最火的技术类活动,而 Layer 2 已然成为新的关注点。

在这之前,「The Future of Layer 2」在旧金山和布拉格已经举办过两场活动,本场活动是该系列的第三场。

距离第一次举办「The Future of Layer 2」会议至今,已经过去七个多月。期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新项目参与到系列活动中来,比如来自印度的 Plasma 团队 Matic Network、刚刚宣布成立的 Abridged 等等。在本次活动中,Nervos 和小伙伴们的交流也非常精彩,以下为部分讨论文稿,欢迎查看。

本次的讨论硬核且直接,因为来到现场的参会者都有一定的相关基础,于是在一轮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就开始探讨开来。

Layer 2 的定义

讨论中,大家都已经形成了共识:二层扩容(Layer 2)方案明显提升了用户体验。然而,大家最迷惑的是对 Layer 2 的定义。

Connext 的 Arjun 表示,很多人理解了 Layer 2 是链下扩容方案,比如状态通道、Plasma 等等,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只能单独选择或是 Plasma 或是 State Channel 的方案,但是实际上这些方案可以相结合,出现混合的方案,比如 Plasma 结合 Cosmos,或者在 Plasma 上面叠加一层状态通道等等。这些方案结合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能够保证持续良好的用户体验。

Alacris 做的是 Layer 2 操作系统,因此特别注重开发者体验。Alacris 的 Francios 提到,用户需要的不是 Layer 1 或是 Layer 2,而是可以用的应用,大部分底层技术性质的内容应该是被封装起来,用户不需要去理解那么多的技术细节。

而 Loom 的 Georgios 则表示,对于 Layer 1 和 Layer 2 的理解,从应用层和协议层去理解是不一样的。应用开发者不会在意他们在和什么协议打交道,而是想要知道如何发送一笔交易。协议层的开发者则需要对 Layer 1 和 Layer 2 有明确区分:一般认为,只有维持了 Layer 1 的安全性,并且扩展了 Layer 1 的吞吐量,降低了延迟的方案才是 Layer 2。而对于 Layer 1,必须要有足够的哈希算力保障安全性,如以太坊和比特币这样,才能够足够安全,满足一个 Layer 1 所必备的需求。

Celer 的董沫则做了补充:Layer 2 维持了 Layer 1 的安全性并且提升了性能,但是为什么 Layer 2 能这样做?因为我们引入了一些乐观的前提,比如状态通道中就是要求用户在线,或者引入其他提升体验的方案。Layer 1 和 Layer 2 的关系,并不是 Layer 2 将 Layer 1 作为一个中央处理器,而是 Layer 1 需要在协议出现问题的时候对争议进行仲裁。

这时主持人问到,从技术的角度上看,Layer 2 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

Loom 的 Plasma 研究员 Georgios 认为,状态通道和 Plasma 的不同点在于,Plasma 并没有对手方,不需要和其他用户协作(而在状态通道中需要和其他用户建立通道)。Plasma 每产生一个区块都需要将区块的哈希 Commit 到 Layer 1 上进行确认,因此 Plasma 上的交易需要在 Layer 1 上最终确认,比如比特币一般需要 6 个区块的确认,那就需要等待那么久。与之相反的是状态通道技术能够实现即时最终性,只要双方交换了签名就可以认为交易已经被确认,吞吐量取决于双方交换签名的速度。

经济模型设计

在接下来的经济模型设计探讨话题中, Celer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链下加密经济模型设计,他表示 Layer 2 需要一种更好的经济设计。在去中心化应用中,每一个协议的设计都以安全为第一优先级,用一些经济设计,比如 PoW 的出块奖励来保证安全性。Layer 2 通常来说都带有链下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在链上仲裁。这也是一种加密经济问题,需要经济设计来解决。状态通道在这里的设计会比较简单,通道要求用户一直在线来随时对争议作出反应,所以 Celer 就用状态守护网络,通过给状态守护者一定的激励来让他们帮助用户提交状态证明解决争议。

Loom 的 Georgios 则从 Plasma 设计的视角进行了补充:其实是否在线就是一个数据可得性问题,Plasma 就不需要对数据可得性做任何假设,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在链上通过提交 Merkle Proof 解决。

对于不同 Layer 2 的项目方他们会根据不同需求寻求不同的设计思路,不论是 Plasma 还是状态通道,或是多种技术相互结合,甚至引入 ZK-Snark 零知识证明等等,这些都是上层协议的设计。那么对于一个 Layer 1 的设计,Nervos 作为 For Layer 2 的 Layer 1 在经济设计上就有自己的想法。

Nervos 联合创始人、Nervos 经济模型设计者 Kevin 则认为,在理性的假设下,交易会大部分转移到 Layer 2 上,因为 Layer 2 在保证了同等的安全性的同时,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低的交易手续费 。很多人就会提出,Layer 2 会让 Layer 1 上的交易枯竭。交易枯竭意味着 Layer 1 上没有产生交易手续费,矿工就会失去这部分的奖励。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即使是在 Layer 1 上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矿工还是要有收入的,这样才能够支撑足够高的算力,保证 Layer 1 的安全。这也是 Nervos 经济模型设计中考虑到的一点,因此我们是一个增发模型。

当然,在我们看到 Layer 2 给我们带来的曙光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面对现实:Layer 2 的用户体验还没有达到能够让大规模用户进入的阶段。

Celer 的董沫毫无保留地给大家分享了他们运行六个月 Celer 测试网学到的东西。

1、Layer 2 是真的有用,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他们的用户在这段时间增长了 50 倍。
2、但是同时,Layer 2 也存在困扰用户的问题,很多用户关于打开和关闭通道还是有疑问的。用户学会什么是区块链,有什么好处就很困难了,现在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 Layer 2?
3、最后,还有合规的问题。去中心化应用总是会受到中心化的阻挡,合规的成本很高。

Connext 的 Arjun 则提到,用户希望的是有一个一直能用的应用,有时候中心化的应用反而更好。去中心化也要分场景,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去中心化需求。但是,最后我们会实现去中心化的目标。因为去中心化事实上是降低了信任的成本,去掉了复杂的中介,这是全面效率上的提升。

「The Future of Layer 2」系列活动已经走过三个城市,我们会一直关注 Layer 2 项目的进展,在世界各地和不同的 Layer 2 团队进行深入的探讨。那我们下一次的「The Future of Layer 2」会在哪里呢?一起来期待一下吧!

完整视频,欢迎点击油管地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