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的形成和推进
看了一个关于新项目的赞助提案,有一些不仅仅是局限在这个提案的感触,特写下此文,以总结自观和交流
首先要说的是,每一个在社区里或留言或默默关注的人都是实实在在有所付出的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和宝贵的,把它放在哪里就是对哪里的相对认可和重视(即便是想去某处偷东西,也是认为此处比他处更可能获取价值)
所以说,在这个社区的每一个人对CKB都有比其他路人高的多得多的了解和期待,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能量,我们完全有方法把它凝聚起来,其过程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我们现在开始:
团队核心成员多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市不是教堂。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问题是现在生态的发展可不是集市的方向,一部分人员认为恰恰很像是教堂,我认为更像是一种小部分利益体的原始丛林状态
你们想要(声称)建立集市,但是你们不知道如何建立,这就是当前最大的冲突和矛盾
当然这样的说法本身已经包含极大的善意,它的潜台词是你们真的不懂在探索在努力而不是装糊涂的拖延诓骗
如果建立集市这个方向的共识能够达成,我们继续到下一步,如何正确建立集市?
集市,买卖的地方,若干买家和若干卖家组成,就这么简单,那么作为团队来说,思考的方向就是怎样(在保证集市安全的情况下)为买家和卖家提供服务?而为了这个服务可以持续,这个服务的成本如何解决?
这样的服务方向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仅仅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品-稳定币,这个买卖双方的价值参考标的
其如此重要的原因是,不管线上还是线下,用当地本币(极其映射币)作为交易锚定物才有最大的价值稳定性和流通性(而用其他比如链上代币有太大的波动性)
至此,共识来到了一个集市需要本币稳定币,进一步推进,谁以及如何来做这个(去中心化)稳定币?
理论上说任何人都可以,但实际上大概只能由公链团队或者某个项目团队完成,具体方式是把一定代币和稳定币一起放一个智能合约里让用户可以自由兑换实现
智能合约里的每个代币才是真正的公共物品,等它被兑换出来到个人的钱包又变成私人物品
某种概念上来说,一个成功生态就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良性转化的过程
对CKB来说,我们太缺少公共物品了,尤其是核心公共物品-它的存在可以让所有人(所有买家和卖家)获益
再回到关于提案的话题,是的,这个好像是从区块链生态发展中一直以来存在的方案,但我们也许应该回头想想?这样的模式真的是最优选择吗?
我们再次从共识的角度出发,分清其层次和逻辑
现在的提案模式是“我认为需要做这个工程且我来接单完成它”,我想一些朋友已经意识到我在说什么了,且会露出一缕意味深长的微笑(你懂的)
这里面不可避免有说不清的“可能利益空间”
所以要改变,也就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共识
方案也很简单,把提出方案的人和接单工程的人之间的必然关系切断即可
即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某种需求,然后大家互相讨论,总结收集大家公认的需求,然后再把这个需求公开招标即可
各种基金会里的代币可以看做某种公共物品,拿出其中一部分,换成大家所需要的某种工具或产品,也是另一种公共物品,也就是公共物品换了另一种存在状态,继续为众人服务,可谓物尽其用
而相对应的的,我们需要尽力避免如下的情况:
1 没有公共物品可用(只会是一盘散沙)
2 公共物品没有得到正确的转化(而是被私人违规攫取)
共识是一点点和一步步形成的,从最简单的认知开始,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