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不是词语驱动的,由人真实的需求驱动

互操作性2.0,比特币2.0,web5(目前并非真实)…

当我们造这些词语时候,哲思高潮的时候,是否忘记了最根本的东西,你的东西是否真的符合别人需求。不可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小孩子都懂得道理到币圈反而稀缺了。

词语创新是否也得符合事实逻辑?

我完全理解项目方推动社会进步的梦想,但梦想也得以满足人现实的需求为推动,对吗,这是商业可行的第一性。

是否可以停止词语创新,以人的需求为锚。而非坐而论道(我们已经坐而论道很久了,不是吗?)。

确实理解别人需求,满足别人在有些人看来不酷。但你想真的做成点事,不就得满足别人需求吗?所谓的趋势、风口本质就是人新需求的出现。除了人的需求,任何基于其他元素对趋势的论断都是虚假的。踏踏实实的满足别人需求并不丢人。即便真的趋势来临,词语创新大师是否能比别人更好的满足别人需求吗?估计也会丢掉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还请专注于用户需求(即便你的用户是开发者,帮忙你的用户更好服务他的用户),而非专注于词语创新。

上班了还请琢磨现实的用户,下班了再琢磨词语相对好一点。

还有一个直观感受是,组织并不能去中心化,创始人喜欢大词,下面人都是哲学家。一群哲学家和大词爱好者,做出的东西充满浪漫的想象,但大多潦草收局。grant 的项目不现实,做出的东西不现实。一群不现实的人很难从真实需求出发做出真实满足别人需求的产品。

虽然挺多人骂 cipher 但 cipher老师做出的东西有人用,现实的组织权力并不能去中心化,以中心人的喜好不断筛选着组织成员、项目。如果项目方们去做一个播客节目很大概率能成功,但选择做了公链。

目前项目方的气质和胸怀并不能容纳超过团队以外的社区人员,但没了项目方,更大可能是去责任化,而非正向效应,可能没人是中本聪。

变革当然是词语驱动的。变革需要有组织的人类行动,有组织的行动依赖语言的沟通。精确的词语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包括《人类简史》 在内的各种书都反复提到的观点,不正是语言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协作,社会建立在想象的共同体之上吗?先有想象,才有目标和相信,才能导致行动和可能的变革。

变革不仅仅是靠词语驱动的。web5 本身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和这个行业泛滥的其他抽象大词确实很类似。但对于我们,web5 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一个很具体的理念,以及一系列可以围绕这个理念做的事情。web5 可以让我们用一个简短的词语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和已经广为流行的 "web3“ 分开。web3 走向的是 pos/account, 是一切 on-chain, 一切为高性能为接近 web2 的用户体验让步,并且在越来越靠近 web2 的同时挂着 web3 这个羊头。web5 的思路是 pow/utxo, 是如无必要不要 on-chain, 是要把 on-chain / off-chain 区分开,让 web3 的归 web3, 让 web2 的归 web2. 只有这样,Bitcoin, CKB, 整个 crypto, 我们做的事情,才真正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不是最终被 web2 打着 web3 的幌子李代桃僵,特洛伊木马屠城。

web5 承认 web2 的价值和地位,也帮助 web3 认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接近 web2 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还是 censorship resistance 和 don’t trust verify. CKB 从一开始的设计就注定了选择后者,web5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回答,CKB 有什么不同。

rgb++, lightning/fiber, nostr, open transaction, 可以说都是 web5 思路下的产物。rgb++ 的基础 client side validation, lightning/fiber, open transaction 都是一点 on-chain + 一大套 off-chain 的典型。nostr 则是 Jack Dorsey 自己提的,web5 这个词儿是 Jack Dorsey 发明的,作为 Twitter/Block/Square 创始人的 Jack Dorsey, 他是不懂变革还是不懂用户需求呢?

所以不是我们在发明大词,我们一直在用实际的行动践行 web5 的想法。我们并不只是口头说说,没有相应的行动。也许这个想法很难被理解,也许我们实际做的还很不够,也许这些行动你都不认同,也许web5和这个行业格格不入,也许讲web5会有很多人嘲笑,但这些都不是否认这个想法和词语本身的理由。

CKB 有自己的理念和做事情的方式,这些从 CKB 选择 pow/utxo 和 Bitcoin 站在一起的第一天起就公开了注定了。 CKB 有过很多尝试,很多失败,离成功还很远,但 CKB 已经走了7年,还会继续往前走。

3 Likes

社会建立在想象的共同体之上,但想象本身更深的本质是需求,当人民需要国家,才有国家的想象,不需要国家,国家这一概念就会被抛弃。你只懂得想象的共同体,但不懂的底层人的需求。

但是目前承载web5希望的TBD项目已经死亡,并不能说明什么。

CKB 是谁的?是持有者的,还是JANX 你的呢?你怎么定义CKB的方式,作为CKB的持有者,一直以来,像是在乞讨,在整个CKB 生态里,处于最底层,你并没有团结社区,把握着治理权,却不为治理结果负责,整个运营好像在梦里,不透明,这就是你所定义的CKB的方式?

1 Like

“由人真实的需求驱动”,这句话很好,但问题是,你抓来7个产品经理,可能会整理出7个不同的“真实的需求”。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真实的需求”可以说也是一个共识问题,而不是“真实的”问题。在马车时代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真实的需求”是更快的马,而不是烧汽油装四个轮子的车厢。“真实的需求”往往是事后认定的,是一批批创业者试出来的。

也许这个行业有很多什么都做的“项目方”,但对于 Nervos, “项目方” 或者说 Foundation 的职责是传播理念,推动Nervos生态发展,支持社区开发者尝试自己的想法。很高兴看到你对 cipher 的认可,cipher的团队/项目正是这样一个社区团队/项目。CKB Eco Fund, CKB Community DAO 也是同样思路下的产物。

无论是 Foundation, Eco Fund 还是 Community DAO 都有很多方式支持社区的发展,前提是寻求支持的社区 builder 理解 Nervos/CKB 要干什么,是怎么做事情的。如果不认同 Nervos/CKB 追求的目标或者做事情的方式,那确实很难有什么实质的结果产生。

2 Likes

需求当然是真实的,就像智能手机在出来之前,需求就存在一样,只是并没被满足。程序员思维的问题在于拿着榔头看谁都是钉子。你对产品经理的评价,看出你忽视了现实的人,而着眼于自己脑中形而上的想象。

CKB 不是我的。我确实是 co-founder, founding team 的职责在于把当初白皮书/positioning paper/ckb technical paper的设想和内容实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把涉及 Nervos 的各个环节去中心化, 为此设计中预留了 NervosDAO 作为未来的 DAO treasury, CKB Community DAO 也算是往最终目标靠拢的一步。最终的治理应该交给由 NervosDAO 做支持的 DAO, 而这个 DAO 的决策过程应该涉及所有 CKB 社区的参与者,不仅仅是 CKB holder, 也有 miner,以及 CKB app users.

你也不是在乞讨,你可以用买卖和脚投票,把 CKB 狠狠抛在脑后。市场会是裁判。

目前看市场确实是裁判。祝好。

我也跟着CKB几年了,我为没看懂CKB承担亏损责任,但CKB目前连个像样的社区都没有,7年的结果是这样,你这句话确实挺应景的。

[quote=“janx, post:7, topic:8724”]
你也不是在乞讨,你可以用买卖和脚投票,把 CKB 狠狠抛在脑后。市场会是裁判。
[/quote]。

还有一点不吐不快,如果你拿着自己钱 Just for fun 做开源事业,我绝对认为你是英雄。但你们拿着投资者的钱,几年来不用为结果负责,最终贬低陪伴了你们几年的几万投资者,我只能说你们虚伪吧。

CKB看待区块链的角度逻辑和判断错了,没有找到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直在“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相反的道路上矛盾徘徊

也就是说你们要么不知道怎么做才正确是“真傻”要么知道却故意如此是“装傻”,对此我个人更愿意相信你们是“真傻”,因为这只是角度和判断问题,而“装傻”已经是涉及到人品问题,人品问题是无药可救的,角度和判断错了还有纠正的可能,我想这也是社区有这么多人在试图劝解你们的原因

说你们真傻是因为没有清晰的认识到一些事物的最基本逻辑,任何事物要存在要发现就需要风险和成本,而发现强大起来后其利益分配就是核心问题

在前期的成本和风险如何更合理的分担,在后期利润回报如何更合理的分享,这就是所有团队的基础也是核心,不仅区块链是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一些能发现起来的黑道团伙也是如此,道理只有一个,万事万物都相通

具体到区块链到加密货币,这个代币要能存在就必须有人挂机运行软件节点,运行节点又有两个门槛: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其中技术门槛更重存在,资金门槛更重发展,因为如果资金利润回报能大到一定的程度且稳定,那么技术门槛一定就不再是问题,其影响力会被无限削弱

这里就引出了做好一个团队或项目的关键:尽量降低参与者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而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资金门槛,门槛的不断降低才能做到之前说的“分散”

CKB以及很多人把比特币的Pow和以太坊的Pos看成完全对立的两面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是不够准确的,从挂机运行节点来说,他们都是需要运行节点来完成“生存问题”,Pos对Pow的劣势在于Pow在满足技术和资金门槛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参与而Pos还需要另外的新增条件

而在挂机上面的区别还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比特币和以太坊最核心的是对货币的分发机制上,我想说的是他们在分发机制上有各自的问题,但是侧重点又有不同

比特币从无到有且创始人选择不露面,他就更看重这个项目的“生存问题”,所以选择了货币递减释放发行的机制,以求激发人们在项目前期就参与的可能性,而为了同时考虑后来者的利益,他把发行机制设定为彩票式的中奖机制;而以太坊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出场,不是破天荒的,而是一部分人们对区块链和货币权有一定新的认知的基础上的,所以其“生存问题”没有比特币那样迫切,它知道自己极大可能会生存下来,所以他考虑得更多的是“非彩票式的货币发行机制”,加入更多的稳定因素,他把发行机制设定为用钱生钱式的发行机制

彩票式的中奖机制和用钱生钱式的发行机制,各有优缺点,能满足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需要,有其自己的贡献,但都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这个世界的所有价值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创造,货币只是方便人们价值交换而存在,货币的铸币权理所应当的属于全体所有人,问题的最终答案的方向是在当前的文明环境中如何做到最接近于“货币权还给全体所有人”
这个理念的具体方案

这个也只是随带提一句,它大概率只会发生在下一波区块链浪潮中的某条新的公链上,这篇文章也不是只写给CKB,我也是在和未来这条公链的团队交流

CKB也有自己的机会,虽然比不上比特币这样“开山立派”般意义,但也足够影响深远

那就是“完成一个在稳定币上的比特币时刻”

稳定币(映射币)这个市场的需求度不用多说,进场发行稳定币的玩家也肯定会一个接一个,如果说之前经历的空气币大战,迷因币大战,那么未来的稳定币大战一定不可避免

在这场稳定币大战中,别人有什么优势(美国总统/美国一个州/大科技公司)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或者认识到了但不会使用,别人一定会认识到且一定会使用

我们思考的重点应该是我们自己有什么优势以及如何发挥到极致,而放弃一些利益应该是突破口,那些我们可以放弃的而别人没法放弃的就是我们的机会,用光明正大的阳谋去做事

具体到稳定币,同样一个美元稳定币,说未来有多少家银行和大公司就有多少个美元稳定币也许太夸张,但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仅仅只是面对这些银行和大公司发行的稳定币,CKB如何面对和出招?

在他们的规则场里你永远不可能取胜,哪怕你去注册一家银行,那也只是其中的不起眼的一个,出路在于打破他们的规则场,而怎么打破比特币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示范

做一个打破规则的稳定币!

放弃团队在稳定币上直接获利的想法!放弃用户在稳定币上所谓质押生息赚钱的想法!让这个稳定币的制约因素减少到最小,让它最大可能接近于公链原生代币,把它的生存问题放在第一位!

这样才能对其他银行/大公司稳定币在自主性上面有维度上的优势,这个优势会随着一次次的事实验证和其他稳定币出现各种问题而日益凸现

我想在强调一遍,做一个不被任何人或团队控制的稳定币!且不只是美元,还有其他大的经济实体甚至所有国家的全域本地货币稳定币,一个自主的钱包加自主的本地货币稳定币,是一个人在经济环境中自主性的具体体现

CKB在很多时候搞混淆了一些逻辑和概念,表现出矛盾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度”,这世上每片叶子每粒沙都不完全一样,实际上所有事物都是如此,我们只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更强调它的相同面还是不同处,不同之处肯定存在,只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去在乎它,因为没有意义

在绝大多数时候你去告诉别人这两片叶子的不同之处就是“没有意义的废话和共识”,你知道这两篇叶子哪里不同,他也知道这两篇叶子哪里不同,你也知道他知道两篇叶子哪里不同,他也知道……

我不知道应该称之为可爱还是可笑

不要再自我麻醉和漂浮了,落地下来用心思考和做事

也不要迷恋外国那些所谓人物了,等某天你发现它们不止人物算不上甚至连人都不算上的时候才更不会崩溃

不要拜服任何人,只拜服自然和规律

我个人相信你们团队“改变世界”“让世界更好”的愿望是出于真心,但你们的行动和你们的口号不对应,你们的行动配不上你们的口号,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团队在行动和口号之间更割裂,但是不能和他们来比,他们更大可能是一开始就想做坏事的人品有问题的那部分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任何事都有风险和成本,做成之后又有利润分配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想得足够清楚,才有长久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可能

如果有一个项目叫做“创建一朵永不熄灭的火堆”,我对它的相关思考如下:(设定在古代的山洞环境)

火堆对每个人的意义:首先对每个人来说的相同的部分,可以直接引火回自己的地盘,而不用自己动手钻木取火;其次不同的部分,离火堆最近的人可以直接烤肉,远一些可以烤衣服或者烤火御寒,更远一些的可以在夜晚把火堆当做定点的方位

火堆的持续保障机制:首先自己找到第一批木材点燃,然后向所有人说明一朵永不熄灭的火堆的好处,以及如何参与进来的相关规则(每个人都可以去拾取木材来换取更进一步靠近火堆的时间)也就是每个人用自己的付出换取自己需要的同时也为大众的需要做出了贡献,一句话总结,为自己也为大家

不管区块链还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是一个方向,为自己也为大家,才能行久致远,而付出的基本原则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中的技术门槛就需要技术人员来不断的降低,Fi5团队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个人稳定币又是另一个例子,只需要做出一个任何人不能私自挪用账户内代币合约地址作为一个抽象的出金入金商的角色,消除掉这个技术门槛,就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飞跃

“改变世界”“为了更好的明天”,我相信一些人是用它做幌子,一些人是真的有这样的愿景,但是“想要这样做”和“知道该如何做”是两回事

想要获得正确的答案很简单也很难,很简单是因为自然中的每一件事都在给你提示和答案,而很难又在于你需要用心去感受甚至切身去经历它

已经写了这么多,也不防再写一点,鲜花又何喜,板砖又何忧

前面说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团队要做的都是尽可能的把人团结起来,让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之间能很好的循环,让为自己也为大家有切实的承载对象

在资金层面:“正确的花钱”

当前由某个人或团队提出一个主意然后找基金会拿赞助然后开始创作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和弊端

试着想想这样的项目流程:

社区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主意,CKB收集和整理这些想法,然后在一段时间内由CKB和社区共同确定需要构建的项目,然后把项目对外进行招标,根据投标团队的个人信用和技术能力和投标价格来确定中标团队,所有的方案都要求开源,项目后续需要的域名空间等由CKB接手,也就是任何普通用户使用这个新工具的成本只有链上交互这个可以忽略的成本

这样基本上是全方位收益的,对普通用户已经说了,使用成本几乎为零,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没有了,只有一个意愿性

对CKB来说,一样都是在花钱,现在做出的东西更接近用户,有发展的更大可能

对工具项目来说,即有最基本的保障,又免去了自己能发币闪电致富的妄念,踏踏实实的做事情(绝大多数项目都没有发币的条件和需求支撑)

用CKB的红包工具来举例,CKB可以从一休手中收购买断,然后把发红包的使用手续费去掉,让更多人用起来,这样才能最大的体现这个工具的价值,如果没人用那和没有这个工具有什么区别?

要创造条件让正向的东西流动起来!

omiga/utxoswap/utxoglobal等也是如此,如果可能,CKB应该寻求买断项目的所有权然后开源,把所有的费用都取消,只留下一个链上交互费用,让用户的使用极限丝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项目从始至终都是自己开发,没有拿赞助,那别人自然有更大的自主性,包括发币等没问题,但是他也同样避免不了同质项目竞争的问题,如果没有特别的亮点,他们不会占有优势

CKB收集整理社区和用户的想法,然后把其中的一部分用外包招标的方式让其他技术团队实现,这是生态一点点建立和强大的正确方式,也是每个人都可以从生态的强大中获益的方式

在技术层面:“正确的落地”

从技术和成本出发,思考了几个代币的创新应用,可以讨论参考:

1 积分型代币或者叫活跃度代币,这个代币有一个天文数字的总量(比如亿万亿万亿)它可以由任何一个地址一定额度内免费领取(比如每个地址可以领取上限为一万个)它的作用是记录这个地址的活跃度,比如一天内自己转账一次算一次活跃度,这个活跃度可以作为后续项目在发放一些福利的时候的参考,你可以简单理解成Joyid积分的链上版本

2 链上账户型代币,即大家所了解的去中心化域名(如.btc)它的实现原理也很简单,已知我们可以通过CCC创建rgb++代币,当某个代币下只有一个地址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代币和地址对应起来,且支持在Utxo链之间跨链,只需要保证每条链的这个代币下有且只有提个持币地址即可

3 极简徽章即徽章和代币二合一二象化,只需要把代币的最小单位设置成整数1即可,极大的降低徽章的铸造和使用成本(徽章的意义在于发布徽章的人,空白奖状到处都能买到,学校和班级发给你的奖状才有其实际意义)

1 Like

你说的稳定币没有生态的实际价值支撑怎么可能成功,这种稳定币前提是nerovs上的ckb被各类高价值的应用数据占用,然后质押这些ckb生成稳定币倒是可以,就像生产资料变现一样。

cipher做的闪电网络+稳定币支付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目前看只有打通这里,才能吸引web2的应用加入并使用ckb占用数据

其实说的直白点了,就是团队拿到了募资的钱不想松手,美其名曰“为了今后开发”,牛熊过两轮了开发个什么成果?又做的那些不还是再出去融资了嘛,难道这些不是在分摊原ckb的利益吗?到现在链上有个像样的资产吗?社区不容易出来点共识资产了,团队有想过拉动资源去推动下吗?恐怕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千万别对募资的那些钱有想法,那些钱只能团队自己消耗掉。一个公链两轮了, 链上连一个超1M的资产都没有,还想指望什么来吸引开发者?(难道这些道理他们不知道吗?借用楼下的话,我倒觉得他们是在“装傻”),现在又不是缺公链的年代,还有这公链多于dapp的年代,那些技术真的有那高门槛吗?

ckb的生态和币价让我也挺糟心,不过技术门槛显然吊打其他项目。v子刚发文以太要考虑放弃evm转向riscv, 点名参考 ckb, 算不算成果?你看不出不代表技术门槛不存在。大部分项目说自己技术好只是说说,反正吹牛不上税,就欺负你不懂。

团队融资本来就是为了烧钱堆东西, ckb 技术沉淀有,大所上了,还可以吧。社区出来共识资产团队去推动?你不如说直白点希望团队拉哪个币?

没有否认他的前瞻性,做企业产品需要更多的实用性加一定的战略前瞻,而不是像科研机构和非盈利组织一样。借用推友评价CKB的话 “走的太超前,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了方向”

始终没说CKB价格怎么样,这可能与他经济模型有一定的关系。我说他的是,它定位为公链,他需要有格局(借用上楼话)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生态发展,而只不是沉迷自己技术,技术好而没被当下采用的案例比比皆是。上周期可以说自己协议出来晚了没跟上,这次自己生态RGB++协议出来不该去推进下吗?就局限于自己钱包,DEX就自己人玩? 推动下主流钱包和交易所对接下协议不该吗?你没有搭建一个方便的资产平台 别人为啥非要来你的系统玩?技术好 那具体体现在哪呢(开发侧还是用户侧)?你不会就说是因为被V点下名吧

我也觉得RGB应该继续推进 不知道 @Cipher utxostack接下来有没有什么计划

v点名当然是技术好的体现,有几个中国外国项目的技术被点过? 以太表现再拉胯v子也是v子,这种认可和免费广告很难得的。

技术也要细分,虚拟机操作系统这种是比较核心的,一般人看不懂,难做也难推。给你举个例子,华为搞鸿蒙16年内部正式立项,工程师投入4000-5000, 到2021年核心研发已经投入500亿rmb开发者生态每年投入超过60亿,大致估算下到现在怎么也砸进去100亿u了吧。nervos 是冲着核心技术去的,和鸿蒙很类似。技术深度这一点就算cfx也差老远,cfx说白了就改了个共识,其他都是以太那套。所以说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烧钱,单看 nervos 可能觉得融资很多,实际上是少得可怜,不要说跟华为这种成熟大公司比了,横向跟以太/sol/波卡/cosmos/美国大项目比投入也是差很远。

如果说生态应用侧,那确实没什么技术壁垒,app 或者网站开发者到处都有。这方面团队也好DAO也好应该多资助一些项目,小一点无所谓,数量多了就有概率跑出来。现在的 grants 和 community dao 我感觉都不太行,老是吸引些一看就是来要钱的,门槛又高,真的因为对ckb有兴趣做些尝试的人又进不来。希望 v2 那个提案能带来些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