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了一个通俗的例子解释比特币、以太坊以及ckb的进步:
背景:我辛辛苦苦养大了一只鸡(产生劳动价值),又不想换成法币,被贬值,想有个系统可以让别人放心大胆的买下这只鸡(承认我的劳动价值),并且交换出他的劳动成果。
1、比特币时代,可以把这个鸡换成永远保值的比特币形态,因为别人可以信任比特币,所以会放心吃鸡,并且给出他的劳动;
2、以太坊时代:可以通过以太坊这个做菜机(智能合约),把鸡做出烤鸡烧鸡炸鸡口味,然后别人不仅放心吃,还觉得口味更棒;
3、CKB时代,烤鸡炸鸡烧鸡也吃腻了,做菜机增加新烹饪方法又比较慢,利用CKB认证,鸡可以自己做出黄焖鸡,叫化鸡,辣子鸡等形态,把做的烹饪过程同步提交,CKB认证后,更多人可以放心吃,选择不受限制,鸡的价值更高。
这是我所理解的计算和验证分离,ckb状态第一性等特征。
按照"卖鸡理论",layer2需要的是扮演怎么更好的卖鸡的角色,怎么把鸡更好地推销出去,并且前提是你不能把鸡给搞贬值了,也不能有鸡被偷的风险。
铭文就相当于在鸡身上画画,然后写上1、2、3,这样去炒作是“第一鸡”,“第二鸡”,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是伟人的账户传递进去的信息,可能还有点价值,所谓的社区炒作共识太脆弱。
现在有些BTC layer2 想把BTC做DA层,相当于在鸡身上涂些信息,然后利用鸡去传递信息,总有点买椟还珠的感觉,BTC是解决去中心化双花问题的,啥信息、啥资产值得花这么大力气用BTC去做信息传递啊,更别说还是非常琐碎的智能合约及状态变化,真是暴殄天物了。
现在的RGB等方案有点像为了所谓的“绝对安全”,把二进制(0010101010…)涂在鸡身上,然后传递给其他人,其他人再把二进制写到机器上,再用机器处理一样过程。其实现在市场上不缺做菜机器,重要的是那只鸡,操作指令安全问题反而不需要这么复杂。这样强行把成本搞上去,做出来的鸡肉(可能只是用盐腌制)成本相当于10只、20只普通鸡,除了炒作看不出来有啥意义。
以太坊呢,做鸡肉的确是好吃、高效,但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鸡可能会缩水,POS共识下没办法完全保质的;第二个就是因为架构限制,只能做几种口味,而且越来越贵,所谓的二层呢,就是把鸡的每种口味再继续研发下去,比如烤鸡,发展出更便宜的木炭烤鸡、竹炭烤鸡、红木烤鸡,面临的问题就是一方面状态膨胀后增加的安全隐患,鸡缩水可能性就更大了;另外你想吃地锅鸡、黄焖鸡,不好意思,做不出来。
CKB是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我只做认证体系,既然POW共识足够安全,那么我就用POW,这样更方便进行状态验证(给各种鸡做法打上免检标志),从这个逻辑上看,CKB更像工商局、防疫站的角色。想发展好一方面需要研究如何把鸡引导过来,做好通道;另一方面降低认证的难度和门槛,需要有一套可行性强的指导文件,可以让人捣鼓出各种烹饪手法后,快速申报。
目前CKB的工作铺设的太泛了,为了连接各种做鸡机器(各种以太EVM链,还有各种ADA链)做很多接口,但没有把鸡引过来(大资金怕安全风险进不来,比特币化的鸡也没做好通道)。这是下一步工作关键所在,扎实做好BTC的lay2 ,把鸡引过来,再鼓励各种烹饪手段过来认证,自然会把自己的路走好走顺。
CK鸡米饭?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就缺鸡了。
李笑来泄露出来的录音这样写道:“以太坊其实是这样的,就是说它的终极崛起是央行干的。央行突然要求交易所里的比特币不能提现,所以流动性就跑到以太坊身上去了,所以这个流动性进去了是出不来的,所以它涨到了2000,涨到了3000。后面涨到了1万。这些都不是以太坊什么社区、领导力什么,不是的,跟它本身可能没关系。”
这也许就是以太坊为什么不缺鸡的原因之一,后来就神话成V神天人下凡,创造智能合约,引导区块链革命。
所以有时候机缘也重要。既然等不到那只鸡自己上门,就要去btc那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