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Polymarket在中文区“水土不服”? Polymarket最大的门槛,不是技术,而是内容。它的热门市场高度集中于:美国大选、美联储利率、最高法院裁决、橄榄球赛…这些是英文世界的热门,却是华语区的知识盲区 回顾过去两年,中文区的资本和用户注意力在哪里?从GameFi到NFT,从铭文到Meme… 我们的市场偏好更倾向于高频、强叙事、高波动性、易于FOMO的赛道 而预测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低频、重认知、需要深度思考的游戏(当然这和Polymarket的UMA预言机有关,它更适合没有实时数据源、定义模糊、需要人类共识裁定的主观问题) 要做华语区的Polymarket,或许我们需要的是: **媒体公司级的内容引擎:**能光速捕捉微博抖音小红书以及中文推特热点,并转化成有趣的预测事件
**Web2级别的产品体验:**KOL直接推特发起投票,通过账户抽象无感下注
**精巧的合规设计:**在产品机制上尽可能绕过合规红线
1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