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KB Community Fund DAO如何变的更好的讨论

在社区的广泛认知中,CKB Community Fund DAO应该成为CKB优质生态项目的助推器,而不应该成为劣质项目的捞金池。

在CKB Community Fund DAO目前运行的过程中有两大突出矛盾,一、申请CKB Community Fund DAO的项目数量较少,也使得通过的项目更少。二、社区成员对提案的质疑往往围绕在申请资金数量的合理性和项目后续运营的可持续性上。

关于第一大矛盾,有些人认为应该通过宽松一点的审核和更大的信任来推动更多的尝试,用这种办法来增加CKB Community Fund DAO的吸引力和减少资金沉淀造成的一定程度的资金浪费,有些人则认为宁愿看到资金沉淀形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也不愿意看到这部分资金被轻易的骗取。

我个人认为这个矛盾根源不在CKB Community Fund DAO,这个问题在所有,有DAO类似支持的公链上都会出现,尤其是对于目前的CKB来说,无论是社区的规模还是在整个行业的知名度影响力,注定了CKB Community Fund DAO在目前吸引不到太多的项目申请。其实不论是宽松的审核和更大的信任或者极其谨慎质疑一切都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这个矛盾需要扩大社区规模才能得到真正的缓解。(单靠CKB Community Fund DAO无法解决,在此不展开讨论)

关于第二大矛盾,个人认为是可以通过完善或改进CKB Community Fund DAO得到真正缓解的。

目前已知Baiyu和舟舟将在不变动CKB Community Fund DAO现有核心规则的前提下加入提供程序性服务的物业团队,用于推动CKB Community Fund DAO的运营,在这里也顺便呼吁大家到时候可以积极投票,希望该提案能够尽早落地得到实施。

下面就是讨论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了,鉴于目前CKB Eco Fund提出星火计划有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把CKB生态先笼统的分为两个大类,然后再通过不同的路径扶持这些项目,第一个大类,该类项目可以称之为生态基础类项目,这类项目可以是单独的技术开发人员,也可以是很小的团队,对于这类项目来说,甚至可以没有成熟的方案,只要做出来的东西开源,用小的资金可以给予最大的信任,通过星火计划支持开发出一个可用的版本,在CKB生态内部通过现有渠道宣传获得第一批用户,这类项目走到这一步就算成功。如果特别顺利项目受到广泛关注和使用,项目就可以考虑向第二类升级。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商业化的生态项目,这类项目就需要有专职的技术及营销人员,需要拥有成熟的方案和商业逻辑,当然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这类项目除了需要遵循CKB Community Fund DAO现有的资金拨付限制,在里程碑的设置方面可以强制要求必须填写关于增加CKB占用或实际用户数量等可量化的硬性指标,通过广泛的讨论和专业审查拨出第一笔资金来保障项目顺利上线启动开始运营,通过项目运营情况追加资金或结项。

个人见解,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5 Likes

主要是海外收入太高了,5w美金相当于咱们5万块,对于他们来说不多,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很多,国内程序员现在这么卷,应该多培养国内的程序员上ckb做

1 Like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差异,不过在我看来倒是不需要分这么细,国内程序员有国内程序员的优势,当然国外程序员也会有其他独特的优势,CKB Community Fund DAO说实话也不是省那点钱的事,项目失败在这个圈子里终究是常态,分清楚不同类型的项目,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定一些扶持的方式可能更好一点,比如提案是做一个钱包或者做一个什么NFT交易平台,这种东西其实只能满足现有CKB持有人,就CKB目前的现状玩家就不多,说句难听的根本在商业层面就支撑不起来项目持续运营,依靠星火计划小资金的扶持一下就很好了,CKB Community Fund DAO应该更加商业化一些,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提案定一个商业化的目标,通过里程碑设置,一步一步的找出有持续运营潜力的项目。顺便再补充一下,我觉得还可以找一个专人负责连结所有生态项目,像SilentBerry和BesCARD就可以搞一些联合,图书发行加NFT内置稳定币,又可以升级一个图书礼品卡的功能,在生态内部互相带动,营销如果单拉出来都不是很强,可以集中资源尝试搞大联合式的营销。

3 Likes

很赞同分类别,这样也有助于把期望看到的产出变得更明确。在 grant proposal 讨论中经常看到期望的多样性,有的回复想要看到成功的商业化产品,有的想要看到基础设施的补全,这些不同的期望在一个 grant 里面大概率是不可能都实现的。

1 Like

有些细节是不用也不能扣那么细的,算什么人工成本,算什么服务器都多钱,CKB Community Fund DAO本来就是投资CKB生态项目的资金池子,这个钱就是往出花的,简单粗暴,目的就是花出这些钱能有更多人了解CKB、占用CKB、持有CKB,只要目标达成这个钱就可以给,这个钱怎么花是提案发起那个具体做事情的人需要干的事情,只要前期能提供一些可验证的成绩,或者大概率可行的手段,有专人来负责考证这个事情,就可以按照里程碑先给一笔启动资金,验证了确实有能力那就按照里程碑来追加资金,只要这个过程有专人来管就可以了,哪怕他只发一条推文0成本,就能占用大量CKB,这个钱都花的一点问题没有,抠搜的光算经济账那就掉进细节陷阱了,在星火计划倒是很适合扣细节,可以形成一套经验文档来帮助他们省钱,CKB Community Fund DAO就应该干点不一样

是的,我也觉得更应该关注各自的优势而不是追求绝对的成本一样。拿我比较熟悉的“开发”举例子,就系统开发还是网页开发?代码是否开源?质量如何,有没有包含测试,其他人能不能 copy & paste?是否包括文档?开发者是否会去技术会议或者活动做演讲?对于生态发展来说,代码之外的这些东西反而比代码本身重要,这些东西会导致类似市场费用的成本,这类成本会由于地点、演讲目标受众、会议影响力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再进一步还可以寻求结合优势的跨地域合作,但复杂合作又会带来更高的时间和沟通成本,等等。要衡量所有这些因素是很难的,对一个早期 DAO 来说更是如此,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更多去关注产出是什么,慢慢形成一些共识。

3 Likes

我觉得这归根到底是个目标问题。FUND DAO的核心到底是吸引开发者、推动更多项目,还是让孵化器赚钱?不同目标,走的路径完全不一样。而且DAO的推进节奏,本来就要结合币价、市场环境和开发难度,这些外部条件我们都不了解,他们内部大概率早就有整体规划了。

我之前提的预算管控,说到底就是“有效资源的有效性”,典型的“穷鬼思路”——有限资源里精打细算,无非是怕CKB项目没钱了、搁浅了。后来我觉得我的思路整体可能就是错的,因为我们这些穷鬼没钱,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全盘。如果DAO定位是“集市”,那逻辑就该是“宽进严出”;要是“严进严出”,那就成了精品店,肯定走不远。

感觉可以把星火计划和CKB Community Fund DAO结合的更加明确一点,建议星火计划也一块移到论坛里,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讨论可能更活跃一点,把星火计划就确立为一个七嘴八舌的地方,只要有想法的,有资源的都可以提出来,一但想法有实际落地的具体工作进行,就可以申请星火计划的资金,在CKB Community Fund DAO提出的商业化不强的或者没有通过的提案也可以鼓励提案发起人从星火计划开始,星火计划的相关进展都可以透明进行,让社区有机会把梦想变为现实,做出一个可运行的开源版本,这样不但能让懂技术较低成本的尝试在CKB上开发积累开发经验,还能反过来帮助CKB底层设施发现一些问题和BUG,进一步来说这样沟通和讨论过程也增加了提案人在社区内的信任度,一定程度展现出了个人能力,甚至有机会达成一种人才库的机制,当这个初始版本有机会商业化就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或者被其他商业化团队吸纳进去,肯定有助于推动CKB Community Fund DAO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

2 Likes

星火计划和CKB Community Fund DAO各自干各自的活好一点,不管是什么DAO都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CKB Community Fund DAO步子还是迈的还是太大了些,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现在CKB Community Fund DAO提案讨论混乱也有外行指导内行这部分问题,有专门的团队来出一个具有指导性简短的评估,商业化的项目和团队的交流都可以是私下的,在商业化场景下这个都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专门去招揽一些商业化的团队来CKB Community Fund DAO上寻求资金支持,达到一定的里程碑后再回到论坛确定资金的释放,最终把社区的权力放在持币投票上,形成一种七嘴八舌在星火计划,专业评估在CKB Community Fund DAO上。

思路是挺好的。

但问题在于,怎么选苗子?
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时候,各种电脑论坛活跃,大家都在琢磨新鲜玩意:攒机、SQL注入、逆向工程、写小工具。当时在论坛里找有理想的年轻人并不难,比如在CSDN发个帖子,就有很大概率遇到高手。可现在环境不一样了,信息早已碎片化,噪声远大于信号。要在“星火计划”之上建立一个新人池子,但放眼今天,去哪儿才能集中?学校?可是高校里炒币的学生不少,真正参加像CKB这种活动的屈指可数(照片上看到的“莫斯科大学”学生就是例子)。更现实的问题是,现在学计算机的学生里,真心想做底层创业的人还有多少?

在一个死水的池塘里,怎么找到鱼?这是根本问题。
这两年多的FUND DAO,除了关系团队,真正有多少新人流入?如果没有持续上涨的币价去吸引开发者的注意,根本就没有“流量”——而没有流量,谈什么漏斗?讨论怎么找鱼就是空谈。目标和环境严重不匹配。

当然,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真的有了流量,那“宽进”的各种思路自然都可以玩。问题是现在缺的不是方法,而是能让系统产生正反馈的外部能量输入。

正反馈才能让系统能量不断增强,可FUND DAO过去两年的负反馈还少么?一个系统若不断被负反馈压制,却还要刻意放大所谓“鼓励的波”,那系统凭什么不崩溃?这点我实在想不通。

所以时间点是不是对的?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与其增加噪声,还不如不折腾,甚至保持静默。

无声深耕,反而可能更有效。

星火计划当时也考虑过直接放到talk上来,但最后没这样设置的原因:

  1. 星火整个过程虽然努力确保透明,但不可否认从申请后的立项到结项评审,都是非常中心化的操作,和DAO的性质不太一样,放在一起可能会有点混淆
  2. 工具层面,DC的频道开专区,打标签,慢速发言等功能,以及立项后利用DC作为committee和申请人唯一沟通的群,在工具选型时,评估下来DC可能更合适。(当然,也不完美,比如dashboard Notion 依然需要另外的工具来做,未来能基于Web5有all in one的就是最棒了)

恩恩,是的,完全同意。这也是星火设立的初衷之一,让大家的想法可能还没到申请CommunityfundDAO的地步,那就先从Spark开始。做完了Spark,eco fund会各种自有渠道宣传一波,让社区可能不熟悉的开发者,能被社区更了解,项目想法也更成熟,那么申请DAO的门槛就降低了。

恩恩,去中心化是DAO需要坚持的东西,但也可以有中心化运作的但透明的、中立的、服务性的、程序性的【物业】团队来促进去中心治理的流程,尤其在还不成熟的早期

这里说的物业,更接近这个词的本身意思,对标英文的Stewards:

CKB 质押者是 DAO 的“业主”,拥有对资金使用等DAO治理事务的最终决策权。但就像现代社区因私有产权而生,产生了大量公共设施(如电梯、道路)和公共秩序。理论上,这些公共事务应由全体业主共同决定和维护。但在实践中,让所有业主都投入精力去处理这些繁琐的事务并不现实,这就是“集体行动困境”。物业的出现,正是通过中立且专业化服务,将业主们从繁杂的公共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专注于核心议题,同时保障社区的正常运转。其本质是接受全体业主的委托,提供专业服务,但绝不干涉业主的主权。

所以这个DAO物业团队,应该在提案各阶段提供中立客观专业的Report,组织讨论AMA,促进各治理环节的运作,但无决策权、无无释法权、无自主财政权。以此来确保“主权”依然在DAO成员,但也能确保治理落到实处

1 Like

比较想知道,最后的这些没有这个权那个权是通过什么保证的

简单来说,是在proposal中必须明确这个运营团队的角法理性来源是dao member,以及这个团队的权责范围,任期和轮替罢免规则等,同时在各种节点上明确公开制度,接受dao成员的随时监督

肯定会比完全由每个dao成员参与的方式,有一定中心化,但这种服务性团队可以解决公地悲剧,且定位肯定不能是代议制,或许可以看做是一个可拔插的dao工具,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换掉,这一届做的不好换掉,etc

具体proposal还在拟定,弄好了发到talk来

我同意 Woodbury 的观点。我不是中国本土人,但如果从中国本土采购更经济高效,那么为了提高效率,这种方法无疑更有利于 Nervos。如果真是这样,或许一些来自中国社区的人可以帮助非中国本土的开发者找到这些更经济高效的途径。

1 Like

提议对生态项目,早期把 ckb 占用作为项目考核之一,推动ckb本位

CKB 目前面临的根本问题还是 CKB 供需失衡,ckb 的占用与各方利益息息相关,生态项目也应该为 ckb 占用出把力

行业好的时候,投机需求占用了ckb,行情不好,各方(矿工、持有者、投资者、投机者甚至创始团队与员工等)都形成零和博弈,而ckb 的占用提供了可预期的基本面,可平滑周期,也对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提供支撑,并形成币价与生态扩张的正循环,web5的概念也需转化为ckb占用的基本面才能持续,同样有了占用基本面支撑,创始团队也能从项目责任中解放

对ckb 的实际占用是稳定的基本面指标,和各方利益息息相关,并支撑网络安全与参与者各方信心,也能把注意力从关注团队转向<占用>这一基本面指标。

以上,应功利的支持对ckb的实际和长期占用,以 app 应用的长期实际占用进行激励。

4 Likes

使用翻译是因为对我来说论坛翻译功能不起作用 根据我的分析,CKB 职业是一种平等。 如果应用程序强制用户占用 CKB,并且 CKB 的价值上升,则使用该应用程序的用户会减少,从而导致 CKB 占用减少。 如果应用程序将 CKB 占用要求降至最低,则使用量不会受到 CKB 价格升值的影响。 我希望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 CKB 占用应用程序可以成为 CKB 需求的驱动力,但实际的 CKB 占用是受 CKB 价格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是一种均衡。

2 Likes

这里有个因果关系的辨析

首先,CKB 长期价格走势来源于长期占用,比如btc holder 决定了比特币的长期走势,供需是因,价格是果,价格会影响投机需求,但对刚需影响需要具体分析。甚至价格增长反而增加生态占用,因为fomo情绪、反身性、网络效应等,并不是像你说的价格增长一定压低占用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第二,在生态早期,谈平衡为时过早,首先进入正循环,和持续的占用,等占用真正的影响到价格,价格并影响到需求时谈平衡才有意义。

第三,先做再谈

1 Like

我认同先做再谈,不能为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CKB离担心占用导致无人使用的问题还很远,现实情况反而是应用很少,占用更少,CKB的占用本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就如同ETH在没有被很多人使用之前没有人会担忧ETH的gas太高,反而真的有很多人使用之后自然会有很多人推出各种解决方案,CKB也一样,在一层确实出现严重的占用问题后,自然会有CKB的二层或者侧链等方案来填补,之前Godwoken也证明在CKB这个一层都荒芜的情况下,即使有一个可用的EVM兼容二层网络,这个网络也很难维持下去,因为事实上确实是没有二层的需求,这样的二层没有反哺一层反而丧失了CKB本身的独特性和优势。

3 Likes